163贵州人事网2018年7月13日讯: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直通乡村,让山区群众出行更方便;一个个惠民产业落地生根,拓宽贫困群众收入渠道;一项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让群众搬出“穷窝窝”过上新生活……这一幅幅农村新貌的画卷,正是水城县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今年以来,水城县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用脱贫攻坚统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瞄准8万人脱贫、82个村出列目标,坚决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
■ 壮产业,助力群众“鼓腰包”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中的关键一仗。水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支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多个产业“立体式”“叠加式”覆盖。
走进“猕猴桃之乡”猴场乡,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眼看又是一个丰收年,种植大户郭继雷开心不已。
郭继雷是水城县第一批种植红心猕猴桃并获得丰厚回报的农户之一。“2013年,我的300株猕猴桃产果卖了12万元,这些年平均亩产值达到了3万元,远远高出种植玉米的收益。”
如今,在“郭继雷们”的带领下,水城县正在打造“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目前,种植面积达13.37万亩。
近年来,水城县按照农业产业“土地面积全覆盖、种地农民全覆盖、贫困农户全覆盖”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全力抓好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
围绕农业产业“1+12+N”文件,水城县扎实推进猕猴桃、刺梨、茶叶等长效产业种植,烤烟、马铃薯、小黄姜等短效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温氏养猪”、桃花鸡、中蜂等养殖项目,做到“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实现全县25个乡镇全覆盖。
按照“种管齐抓”思路,水城县对近年来实施并保存下来的105.11万亩长效产业,采取措施加强产业管护;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培育由龙头企业引领,贫困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多元参与的利益共同体,建立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户激活土地要素,通过以土地、劳力入股分红等方式,确保贫困户利益,推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贫困劳动者需求开展各种工种培训。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4557次,全县在建项目中有135个项目有贫困人口参与务工,参与人数2261人。
■ 重搬迁,带领群众“挪穷窝”
6月28日,野玉海移民搬迁安置点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大红的对联、喜庆的鞭炮,坪寨乡的60户275名贫困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
“这里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又在景区里面,挣钱的门路多,而且以后老人生病就医、孩子入学也很方便。”坪寨乡箐马村搬迁户罗德真高兴地说。
“十三五”期间,水城县统规统建易扶搬迁安置点24个,预计搬迁安置15205户6084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96户41551人,占比68.3%)。
为此,水城县集中火力、重点攻坚。目前,2016年度所有工程全部实现搬迁入住;2017年度搬迁项目住房5761套已全部建设完成,现已入住5314户22425人;2018年度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8个,拟建安置房7400套,搬迁群众6886户30069人,已完成住房建设3182套,预计在今年8月底完成工程建设,9月底实现全面搬迁入住。
为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水城县创新推进“易地扶贫+近郊旅游”“易地扶贫+产业园区”等创新模式,着力完善产业配套和后续扶持措施。
如今,全县共盘活834户3589人的耕地2881.6亩,盘活89户375人的林地263亩,盘活89户356人的宅基地1844亩;就业1754人、就学752人;拥有医疗服务机构7个,覆盖搬迁农户1285户5134人;覆盖低保140户408人;医保1059户4301人,养老保险561户1167人;建理发室12个,洗澡堂2个,便民超市13个;流转土地作为农耕场所面积154亩,涉及搬迁户224户;建立便民服务中心6个,教育场所7个,活动场所5个,关爱中心3个;成立3个安置点服务型经营公司(或合作社),覆盖农户829户3255人;5个安置点建立基层党组织、社区管理机制;2个安置点建立示范引领机制,2个安置点建立经常性关怀教育机制,1个安置点建立定期心理疏导机制,3个安置点建立义工服务机制。
■ 强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感
如今行走水城,广大农村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和卫生院,听到最多的,是群众对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的赞美之辞。
近年来,水城县委、县政府加大农村教育、卫生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脱贫问题,全方位织牢脱贫攻坚“保障网”。
2018年,共建设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112所,实现全县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春季学期共资助学生34703人、资助资金3833.795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乡镇卫生院7个、乡镇标准化卫生院21个、村居卫生室122个, “医扶十条”落地见效;农村危房改造已开工建设2720户,“三改”已开工建设1220户,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同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此外,该县还多渠道开创生态护林员、公路管护员等岗位2000余个,全部用于贫困户就业。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部摘帽,所辖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水城县全面构建大扶贫格局,把最能干的干部放到最贫困的地方去,先后两批共安排县直单位138名科级干部、1910名业务骨干驻村轮战全覆盖;通过撤换、任命、下派等方式,配齐71个深度贫困村“第一书记”、支书、主任和“两委”班子,增强基层一线攻坚力量;积极引导各方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集,实施项目251个,投入资金33944.5万元,覆盖23个乡(镇、街道)90个贫困村,帮扶贫困人口10767人。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路,任重道远。
在水城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坚决打赢“四场硬仗”,交出让党、让人民、让历史满意的答卷。
■ 夯基础,建好群众“脱贫路”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中的首场硬仗,水城县按照一次性启动、全面铺开的要求,加快推进道路、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短板,高质量打好基础设施扶贫硬仗。
阿戛镇电光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产业发展滞后,其中并入电光村的高中村2015年底的贫困发生率为67.27%,是六盘水市贫困发生率最高的深度贫困村,也是全县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最难攻坚的决战点。
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后,50个项目先后“落户”电光村,全村新建通组路25公里、新建通讯基站3个、新建水窖7个……
今天的电光村,家家有整洁的小院坝,户户通平坦的串户路,人人都是股东。其贫困发生率今年下降至17.47%,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8576元。
电光村这一仗,集中彰显了水城县的决心和信心。
2018年,水城县启动通组公路硬化建设2035.47公里。目前,开工2035.47公里,完成路基1653公里,完成路面1158.6公里;完成水库建设并交付使用3座,完工并实验性蓄水5座,具备蓄水条件2座,在建水库9座,正在开展前期工作3座;开工建设山塘101座,完工61座。2018年饮水安全管网工程已与施工单位签订框架协议,预计本月底可启动建设,今年底可完成总工程量的80%;建成10KV线路71.8公里,新增配变161台,新增容量16175KVA,新建(改造)低压线(含下户线)484.024公里;完成移动基站建设70个、电信基站建设25个、联通基站建设23个,完成光纤总长度1180公里;完成“广电云”覆盖30户以上村寨农村居民52800户。
温馨提示:
1、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z163rsw官方具体简章发布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大家。你可以在公众号中回复“贵州公务员”随时查看最新动态。
2、有疑问可加小编个人微信:gz163rsw
贵州人事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rsw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jszpw
贵州医疗卫生招聘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ylwsw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