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采取“县、乡、村三级公司联动”方式推进韭黄产业发展,短短一年时间,把韭黄种植面积从8000亩扩展到10万亩,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韭黄产业县。在帮助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激发了干群活力,促进了乡风文明,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WYI贵州163_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_163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_贵州163网
2018年初,按照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重大部署,普定县经过广泛调研,决定将具有悠久种植历史、良好经济效益、市场竞争优势的韭黄作为“一县一业”重点发展,规划面积10万亩,在全县12个乡镇(办)全面推广。
一个覆盖全县的10万亩的大产业,必须要配备足够的经营主体,才能保证产业顺利推进,去哪里找这么多的经营主体?
“我们的解决办法是,组建县、乡、村三级公司作为经营主体,让党政干部,主导产业发展。”安顺市委常委、普定县委书记徐德祥说。在这个框架下,产业布局、规划、资金、技术培训等,均由县层面统筹,乡村两级具体实施。
全新的工作机制,使得各乡(镇、办事处)公司与172个村级公司紧密配合,成为韭黄产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支生力军。
5月10日,记者在普定县各乡(镇、办事处)公司与村级公司采访时看到,一名名乡干部、村干部,也是总经理、产销组长,在韭黄产业发展中大显身手。
化处镇的镇级公司在发展全镇韭黄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负责筹集资金、管理、市场开拓等,村级公司管生产。张振刚是镇公司的副总经理,同时也是村级公司的总经理,他管理的20多名管理人员,多数在基地管理、安排、监督生产,工资每月3000元,年底效益好还有分红。
“韭黄产业发展势头很好,我们感到很有希望。”返乡青年张正平是村级公司管生产的一名大组长,与5名小组长一起,管理着1600亩韭黄基地。
马场镇的镇级公司则是另一种运行方式,主要负责监管村级公司的财务,生产、销售等都由村公司自行“张罗”。60岁出头的彭清贤,是土牛村支书也是村级公司法人,他对生产安排有独到想法,打算通过“返租倒包”的方式,以10亩为一个单元,承包给村民管理,让管理人员腾出更多精力跑市场。
在普定采访,谈起韭黄产业,从干部到村民,个个说起来都头头是道,人人都是行家里手。
化处镇公司负责人熊元兴告诉记者,三级公司联动制度实施以来,乡村干部全身心参与产业发展,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群众全部参与基地打工,成为产业工人,生产技能提升,收入成倍增加;村里相互学习生产技术的多了,赌博、酗酒的少了,乡风民风整体提升。
投身韭黄产业,使得这些乡村干部、农民群众,正在变成懂市场、会经营、能致富的生产管理者、产业工人,告别乡土小农经济,阔步走进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