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省图书馆在德江县长堡镇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欢乐怡夏”扶贫扶智公益文化活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程洁通讯员罗静摄0wG贵州163_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_163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_贵州163网
街道宽,乡村美,人心也越来越美;舞台大,演出多,精神生活更丰富。从传播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贵州自上而下展开大量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自2017年10月《贵州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以来,全省大力开展“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征集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刊播,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道德模范评选……将精神文明建设浸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吉他兄弟》《最美的青春献给你》完成拍摄,长篇小说《苔藓》即将出版,13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965.95亿元……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文化产业发展,成绩都让人惊讶。
榜样引领争做时代先锋
“请你们放心,我会以战士的担当、冲锋的姿态,战胜困难挑战,努力追梦圆梦,在新的征程上书写新的人生篇章!”7月19日,“时代楷模”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贵阳举行,杜富国的一席话再次催人泪下。
榜样的力量影响深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一个个震撼人心的人物事迹指引方向。近年来,贵州在各行各业都涌现大批“道德模范”,不少人入选“好人榜”,既有杜富国这样英雄事迹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时代楷模”,也有常年坚持微小善举、滴水穿石形成巨大影响的普通市民。
5月10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省文联主办,省曲协、省文艺志愿服务中心执办的贵州省道德模范故事汇巡演首场演出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小作品”有“大情怀”,通过音乐故事、说唱、快板书、评书、花灯、相声、小品、歌曲等丰富的艺术形式,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重现舞台。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自2008年以来,我省已开展6届贵州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251名贵州省道德模范,同时有9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今年,我省又评选“新时代好少年”50名,评选贵州好人127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2人,并广泛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名最美基层人物”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制作刊播“身边好人·每周一星”专题节目等。
近年来,全省11个民族自治县1909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农民文化家园”和4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稳定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创建也在深入开展。
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一大课题,尤其是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接近尾声之际,对搬迁户的“感恩教育”和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都是重点和难点。结合“多彩贵州文艺轻骑兵下基层”等活动,各搬迁安置点热闹非凡,常常有宣传和反应最新政策、提升精神内涵的文艺演出走到新市民的家门口;同时也通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类宣讲和培训等,让人们更有凝聚力和脱贫动力。
春色随柳弄惠风蕴文脉
“我们村开设的农家书屋,现在已有各类图书上万册,成为乡亲们和孩子们空闲时最爱去的地方。”今年布依族节日“六月六”期间,贵阳市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村民陈艳跟记者说起村里的农家书屋,满脸喜色。
农家书屋的建设,解决了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同时,还将农家书屋与农村党员教育、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信息化等内容结合在一起,以书屋为阵地,积极开展农民夜校、农业技术培训等各种活动,有效促进了文化阵地建设和公共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
而在城镇,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建设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18年,贵阳市图书馆、遵义市图书馆、六盘水市图书馆等11个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仁怀市图书馆、福泉市图书馆等19个图书馆,清镇市图书馆、赤水市图书馆、安顺市图书馆等43个图书馆,分别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一级、二级、三级图书馆。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图书馆分馆80个,文化馆分馆76个。
作为省内图书馆的“龙头”,贵州省图书馆的异地改扩建项目,眼下正在贵阳市观山湖区如火如荼建设,2020年10月竣工后将与附近的贵州省博物馆、中天会展城、贵阳市城乡规划展览馆,形成贵阳市文化地标的别样景观。
眼下,我省“十三五”期间文艺创作重点项目——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正在北京加紧后期制作。该剧由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担任总制片人、编剧,李伟担任总导演,拍摄期间分4个小组在遵义、铜仁、都匀等地同时进行。剧组克服重重困难,历时130多天完成拍摄任务,预计今年9月在央视播出。
萃取贵州题材,描绘现实生活,是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重大命题。无论是反映新农村建设的《花繁叶茂》、呈现大国重器的《中国天眼》,还是聚焦脱贫攻坚的《吉他兄弟》,这些电视剧,均紧扣时代脉搏,用生动的镜头语言,展示贵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之势。当下,这批电视剧正在加紧后期制作,有望今年内与观众见面。
而在文学创作方面,贵州作家密切关注着脚下的土地,一批记录贵州现实巨变的文学作品,纷纷呈现。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2018年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省作协副主席王华的长篇报告文学《仰望苍穹: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出版发行;而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家肖江虹,其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苔藓》也即将出版……这些作品名,谱写的是新时代的新士气、新地气、新风气,从中可真切感受到新时代中国的治理智慧和新时代贵州人的精神风貌。
舞台创作也异彩纷呈,黔剧《天渠》、花灯剧《一路芬芳》、音乐剧《吉它·吉他》等作品,其最大的特点是反映贵州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题材,确实做到凝聚精气神,传递正能量。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出台《贵州省文艺创作重点项目扶持办法》《贵州省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办法》,建立推动文艺创作的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2016年至2018年共资助文艺创作重点项目50余个,涉及文学、电影、电视剧、戏剧、广播剧、歌曲等文艺门类。
聚焦体制创新聚力产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探索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中的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等改革试点,大力支持多彩贵州网等国有文化企业改制上市,推进省级党报党刊整体合并及融合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逐步发展。
在加快推进13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完成总投资965.95亿元,评选出10个第7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召开全省文化产业项目观摩会,精心组织深圳文博会参展工作,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提速增效。
截至今年初,7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已基本完成公司制改制任务,全部建立党组织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与此同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贵阳星空影城(东原财富广场店)、花溪板桥艺术村、安顺平坝文化艺术中心、平坝黎阳航空小镇、西秀区山里江南文创街区、西秀区融媒体中心、安顺开发区神骏影视城《大明屯堡》剧目等文化产业项目,今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在黔中大地铺展开来。
“文化+科技”创新业态发展,“文化+艺术”助推着文创融合,“文化+旅游”促进产业升级……一个个文产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演绎着你追我赶、跨越转型的生动实践,喜人成绩,引人瞩目,催人奋进。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我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全省131个省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总投3279.07亿元。截至2019年2月底,完成投资965.95亿元,建成使用19个,基本建成22个,部分建成23个,建成使用、基本建成和部分建成总计64个,占总数的48.9%;正在建设57个,占总数的43.5%;尚未开工10个,占总数的7.6%。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安排资金支持项目已实现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所在县全覆盖。
已建成投入使用以及部分投入使用的项目表明,绝大多数项目较好发挥了在要素集聚、企业孵化、示范引领、融合发展方面的作用。从在建设项目来看,绝大多数项目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工作量、责任人”有序推进。
文化产业发展多措并举,遍地开花。“文化+”不断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以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