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普田乡小毕舍村,一个远离城市的偏远小山村。Gwk贵州163_163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_163贵州事业单位考试信息网_贵州163网
这些日子,村支书赵怀恒几乎天天都要在刺梨地里转悠,看着挂满了枝头的刺梨果,仿佛看到了今年又一个好收成。
“山果果也能挣大钱。”6月1日,赵怀恒对记者说,还没到盛果期的刺梨已经给全村人带来了惊喜——去年,小毕舍村783亩刺梨产的果,卖了83.25万元。
“看今年的长势,收入肯定比去年翻上一倍都不止。”赵怀恒和乡亲们正享受着刺梨带来的幸福滋味。
小小刺梨果,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希望,也是六盘水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抓手。
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煤炭基地,六盘水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占优势——海拔高、耕地面积少,土地破碎而且贫瘠的“高、少、碎、瘦”特征,在农业发展上筑起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如何才能“于不可为处有为”?
六盘水将目光聚焦到了昔日漫山遍野的刺梨上,按照省委、省政府“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部署要求,大力发展刺梨产业,这个不选地方,保持水土、治理石漠化的生态产业,“小题大做”让刺梨登上了大雅之堂。
说刺梨,盘州市贾西村的聂德友最有感受。
这个曾经日进斗金的煤老板,返乡创业瞄准的就是刺梨。因为他在日本、韩国、泰国考察时发现,当地对刺梨的需求量很大,而这正是小时候家门口无人问津的山果果。
2012年,聂德友回到家乡,爬遍了家门口的大山,将周边1840株野生刺梨编号记录,同时下定决心,在家乡及周边做大做强这个产业,建设了3.1万亩刺梨基地。
“小题大做”,不仅成就了聂德友的刺梨产业梦,也成就了六盘水市的刺梨产业规模。
截至2018年底,六盘水市新增刺梨种植面积达100.48万亩,人工种植面积覆盖全市70%以上乡镇,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刺梨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占全省260.31万亩的40%,其中3000亩以上连片刺梨种植示范基地21个、5000亩以上10个、万亩以上3个。2018年,全市初挂果24.39万亩,鲜果产量2.4万吨。
规模起来了,群众的收入也水涨船高。目前,六盘水刺梨产业总产值达4.13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5.82万户、53.73万人增收,其中贫困群众2.56万户、10.49万人。
种植硕果累累,加工也如火如荼。
6月1日,记者在水城经济开发区的刺梨加工厂看到,压榨车间的生产线已经基本安装完毕,预计今年7月底,当地收获的刺梨鲜果就可以直接进入工厂,变成刺梨原浆、刺梨饮料、刺梨浓缩口服液等等产品。
加上已经正式投产的其他三家刺梨深加工企业,六盘水将刺梨从“产品”做成了“商品”,让刺梨的身价倍增。
“只有‘小题大做’才能让小刺梨,做出大产业。”六盘水市林业局局长陈石告诉记者,刺梨产业的发展必须聚焦全产业链发展,提前布局加工项目,加快发展刺梨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六盘水规划刺梨年加工能力68万吨,占全省规划加工总能力的76.49%,是全省最大的刺梨加工基地,已向市场推出刺梨原汁、刺梨饮料、刺梨果脯、刺梨口服液、刺梨含片系列产品,刺梨面条、刺梨啤酒、刺梨红酒、刺梨化妆品等产品正在研发中。
去年,六盘水生产的刺梨鲜果全部实现入厂加工,生产原汁7130吨,并根据市场需求生产相关产品;刺梨浓缩原汁、饮料、果脯、口服液等产品销往本省、云南、重庆、北京、深圳等地,销售收入达9565万元。
要让刺梨登上“大雅之堂”,不仅要从舌尖上让人喜欢,更要从科研上让人信服。
最近两年,六盘水聚焦刺梨“小题大做”,以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强刺梨产品研发和生产——
六盘水的刺梨产品已申请知识产权专利678项,授权78项,今年1月贵州天刺力公司提交的“刺梨果汁饮料及其生产方法”专利成功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获评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盘州宏财聚农公司专门成立了“中国刺梨产业研究院”,并已与中国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台湾宜兰大学及多家生物工程公司开展合作,组建博士工作站和硕士工作站各1个,研发刺梨食用品、护肤品、保健品、药用品系列产品30多种,成功上市销售5种。
去年10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首批国家创新联盟,由六盘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六盘水师范学院以及9家刺梨企业共同组建的“刺梨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成功入选,成为全省第一个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
刺梨,“小题大做”登上大雅之堂,这个带刺的“财富”,在六盘水演绎了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多重效应,实现了青山变金山,“山果果”变“金宝贝”的漂亮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