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概况:
2016年项目圆满收官:全市规划建设安置点44个,实施搬迁25274人,截至2017年12月,已实现100%搬迁入住。
2017年项目有序推进:全市计划搬迁10967户42032人,其中贫困人口9517户36156人,建设安置点16个,截至目前,已搬迁入住3425户11681人,其中贫困户3208户11089人。
2018年项目全面开工:全市计划实施搬迁8973户36765人,其中贫困人口4578户17889人,规划建设14个安置点,截至目前,14个安置点已全部实质性开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围绕“建房、搬迁、就业、保障、配套、退出”六个关键环节,突出打造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周密组织,精心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近日,记者深入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县、钟山区,近距离了解贫困人群的迁出地、安置地情况,见证并记录下搬迁带来的喜人景象。
六枝特区落别乡安置小区:家门口就业真方便
清晨,六枝特区落别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里,郭飞飞和同事们正在打扫小区卫生。
郭飞飞原来的家在落别乡木厂村,5个人挤在一间茅草房,靠丈夫打工养活一家。一直以来,夫妻俩都盘算着如何让日子好过些,特别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盼望着能搬到方便孩子上学的地方去。
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改变了郭飞飞一家的生活。
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据悉,六枝特区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断提升安置点配套服务,并通过组建劳务公司、家政公司等,对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农户,组织就近就地务工。
去年,在落别乡落别居委会的帮助下,郭飞飞当上了安置小区的一名保洁员。“在家门口上班,工资不差,还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郭飞飞说。
61岁的杜松老人作为首批搬进新居的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搬到落别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后,就申请到一个铺面,用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对联写作和美术创作。现在,他每月仅凭春联写作和绘画就可以赚到五六千元。
落别居委会支书陆波告诉记者,落别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区位优势明显,目前不仅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建成农贸市场、市民广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室等,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了低保、就业等服务窗口,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
盘州市大山镇嘎拉河长洼子安置点: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山高、路陡、缺水……75岁的陈金康以前就住在这样的大山深处。
2016年9月,陈金康从山里搬到了盘州市大山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嘎拉河长洼子。这个坐落在七指峰下的安置小区,山花浪漫、风景优美,陈金康的房屋也装修得十分温馨,电视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做惯了农活的陈金康老两口闲不下来,在门口的花坛里种了点小葱、大蒜。“做梦都没想到可以搬进这么好的房子,家具家电齐全,10多分钟路程就能到镇上。我们现在就像城里人一样,有锻炼身体的设施和场所,还有养老金领,日子太美啦!”陈金康老人高兴地说。
肖权花一家也是2016年搬进安置点的。搬进来后,政府在安置点引进来的凉都扶贫工厂给她找了一份工作,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
“工作的地方离家只有几十米,每个月有1千多元的收入,比以前强了好多倍。”肖权花说,大家刚搬下来的时候都有些担心,怕没了土地生活没着落,但镇里积极采取措施,搬迁户的就业不成问题。
让肖权花更高兴的是,搬下来后,她的孙子立马进了大山镇小学,上下学十分方便。据介绍,搬迁前,村里孩子们读书的学校远,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路上,家长也大都在外打工,没人管他们的学习;搬迁后,孩子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父母就业稳定,也有了更多时间管孩子。
大山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2016年实施的第一批项目,搬迁户225户675人,其中贫困户130户355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下一步,大山镇还将继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保障方面的工作。
水城县南部园区安置点:茶海中的幸福家园
挖掘机、运输车轰轰作响,上百名工人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3月14日,记者在2018年水城县南部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该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南院和北院,共修建房屋117栋,可容纳搬迁户607户2487人。目前,北院进度完成30%,南院完成50%。“我们计划4月底全部完工,6月达到搬迁入住条件。”业主方水城县宏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红说。
一湾碧池的另一边,是2017年水城县南部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几幢小楼阳台上晾着洗好的衣服,有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此时这里已然有了温暖的生活气息。据了解,该项目包含的176栋独立框架结构房屋全部达到搬迁入住条件,可安置507户20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24户1738人,目前该工程已经到最后的屋前绿化阶段,预计6月前可全部搬入。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如何让搬迁户增收致富?这儿的几万亩茶园就是搬迁户的“致富源”。
据介绍,水城县以茶为纽带,把南部园区打造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农旅一体化田园风光小镇,现已引进约40家商户进驻茶文化产业园。 “今年我们的茶叶订单已经突破9000多万元,是去年的两倍多,现在茶叶供不应求,用工需求大,以后我们要成立一个劳务公司,统筹安排农户就业。”王永红告诉记者。
水城县还建立了水城县供销社南部园区服装厂,可提供就业岗位450个,目前,已有80多人上岗就业,还有120人正在培训。“加上培训的半个月,我第一个月工资拿了2000元左右。”搬迁户龙飞娥说。
生活环境好,就业有保障,搬迁农户自然喜笑颜开。去年年底,贫困户黄定林一家5口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3层小楼房,南部园区还给他和老伴安排了公益岗位,两人一个月加起来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对黄定林来说,“熬日子”变成了“盼日子”,他指着河对面的安置点施工现场说:“我儿子儿媳在那边打工,每个人每天有100来块钱的收入,这两年就能把治病欠的钱还了,日子有盼头喽!”
为精准安排搬迁户就业,水城县南部园区申请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支部,收集搬迁户信息,建立“一户一档”,对照实际情况安排就业,目前已在档80余人。
在安置点的周边,即将建成的医院6月底可投入使用,可吸收2000名左右学生的学校8月份开始招生,银行、公安分局等已在规划选址中……逐步完善配套的基础附属设施,让这里的4000多名搬迁群众,就医就学就业得到了有力保障。
在绿色茶海中,一幅青山碧水的白族风情小镇幸福生活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钟山区水月园区安置点:建功能齐全社区
“这个安置点配套建设有浅层地温系统,这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中还是首个。”3月15日,在水月园区安置点,有关负责人罗登云介绍,浅层地温是环保低碳的可循环利用系统,有冬暖夏凉的功能,每年可实现40%到50%的电能节约,降低搬迁群众冬天取暖成本。
“不仅如此,安置点的每套房子里都要配电视机、油烟机、热水器、沙发等家电家具,搬迁户只需拎包入住即可。”站在项目工程规划蓝图展板前,钟山区易扶办负责人陈吉景说,这将是一个基础功能齐全的搬迁安置点。据介绍,该安置点临近城市主干道,交通便利,群众搬迁入住后,可享受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且周围已有成型的就学就医保障体系,“工程图中包含的小区卫生室、幼儿园、民俗文化广场 、地下车库等附属设施,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搬迁后,搬迁户的就业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对此,水月园区将提供大量的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工程建设涉及的沿街餐饮、社区超市、小商品市场等也能吸纳部分贫困户。而对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和基础的搬迁户,钟山区政府将协调相关部门,利用微型企业等政策平台,支持和扶助他们大胆创业。此外,水月园区拟在安置点周边引进建设约20万平方米的汽车4S店、汽配件交易市场、冷链物流等项目,并为搬迁户预留一批岗位……
“我们还有政策扶持、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就业渠道,确保该安置点承担的保华镇、青林乡、金盆乡、木果镇的622户2778人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陈吉景说。
记者手记
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 能致富”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搬出“穷窝”方能实现源头治贫,拔掉“穷根”。
实践证明,易地扶贫搬迁有利于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但对于祖祖辈辈依靠土地生存的农民而言,搬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生存环境,靠什么为生?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
因此,易地扶贫搬迁的关键在于——不仅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
对于贫困群众而言,一方面渴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意搬迁;另一面,搬出来后如何生存,群众对此心存顾虑。
只有把易地扶贫搬迁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为农民增收提供持续动力,农民才能安心住下来;政府只有在搬迁中将规划、安置和后续保障进行通盘考虑,才能真正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如此,也就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温馨提示:
1、请关注微信公众号:gz163rsw官方具体简章发布后,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公众号分享给大家。你可以在公众号中回复“贵州公务员”随时查看最新动态。
2、有疑问可加小编个人微信:gz163rsw
贵州人事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rsw
贵州特岗教师招聘招考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jszpw
贵州医疗卫生招聘信息网官方公众号:gz163ylwsw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关注公众号